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报首页 | 经营与管理
 
 网站首页  研究所概况  工作动态  学术研究  学术期刊  动态资讯  政策规划  交流合作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学习借鉴
     研究项目 
     研究成果 
     学习借鉴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习借鉴 > 正文
 

邹广严: 准确定位建设应用技术大学

2017年07月26日 14:23 邹广严 点击:[]

编者按: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早在2005年,就提出“建设应用型大学”,并作出了10年努力。对于处于转型期的部分本科院校,也许是有益的参考。

  应用型”是对人才需求的积极回应

  记者:怎样理解“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概念?“应用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有哪些?

  邹广严:我们谈论教育问题,往往习惯于从教育内部出发,有些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认为讨论“应用技术型大学”这个概念,需要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的眼光,也就是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的教育。“应用型”大学首先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人类社会不但需要牛顿发现力学定律,还需要钱学森把火箭送上天。正是由于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需求旺盛,才会有“应用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应该说,“应用型”这个概念诞生之初,就与社会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阶段中国教育的语境下,应用型大学是区别于研究型大学以及当前高职院校的一种办学类型。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研究型,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又强于高职院校。这就构成了“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要求:第一,培养目标应以能力而非以知识为核心;第二,专业设置应从社会需求而非从学科自身出发;第三,课程体系应该突出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实训;第四,应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教学法;第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学质量的关键;第六,应不断深化产学合作,吸引大中型企业参与是成功的根本。因此,我们可以说,“应用型”大学是一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并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办学规律的大学。

  记者:教育部提出一批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怎样理解这一要求,目的何在?

  邹广严:首先,这项改革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当前,国内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定位模糊,往往在追求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花很大精力,但实际能力确实较为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又是对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的“再造”,应该说是正确、必要而且及时的。

  落实“应用型”,分层次分步骤

  记者:您觉得这个过程如何落实?

  邹广严:对于这次重大转型,不能靠行政力量,搞“一刀切”,要区别情况,分步实施,做好“顶层设计”。我建议: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着眼,稳定一批、支持一批、转型一批。

  记者:请您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邹广严:所谓“稳定一批”,就是要在一定时期内,“冷却”一下专科学校的“升本热”,以及中职院校的“升高热”。按理说,职业教育的体量是不小的,可为什么技能型人才还是如此短缺呢?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部分高职、中职学校不甘于自身定位,热衷于“升格”,而在人才培养上偏离了合理的定位。所谓“支持一批”,就是对于那些本身定位就很准确,办出了一定成效和特色的本科院校,应该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使其成为这次转型的“排头兵”,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支持范围不必局限在地方高校,不少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因其自身对市场相当敏感,办学思想较为解放,体制机制束缚相对较少,更适合做改革的先锋。对于这类学校,国家给些支持,一来体现对公办和民办的一视同仁,二来能花小钱办大事。教育主管部门如果引领这股潮流,统筹兼顾,无疑会增加转型成功的几率。所谓“转型一批”,就是对于那些自身定位不准确的地方高校,应该逐步、分批地引导其转型。有条件的先转,条件不足的可以创造条件后转,有的也可以调整它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层次。

  记者:怎样实现应用型大学的转型?政府应起到什么作用?学校应做哪些准备?或者说,怎样把转型做实,怎样算成功?

  邹广严:我的建议是,政府可以借鉴经济改革“放活”的思路,大力支持、大胆放权,尤其是办学自主权,充分尊重高校的主体性,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对于学校自身来说,办应用型大学,有三个重大问题肯定绕不过:其一,如何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市场需求导向;其二,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其三,如何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尤其是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合作,使其成为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参与者、合作者。

  记者:在社会层面以及职业教育层面应起到什么作用?

  邹广严:显然,应用型大学应该处在整个职教体系的“顶层”。它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端应用型人才,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横向可迁移的适应能力。举个例子说,会计毕业的可以搞会计,也能搞审计,可以到银行,也能去企业,也就是说学生的适应面比较宽广。二是纵向可提升的专业能力。毕业生可以从初级会计做到高级会计,从普通财务人员做到财务总监,也就是发展有后劲。同时,应用型大学应该承担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任务,例如工程硕士等“专业硕士”,使应用与研究结合起来。

  从需求出发,落实应用型建设

  记者:锦城学院的“应用型”建设对于其他院校,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内容?

  邹广严:锦城学院在建校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兴办应用型大学的主张,明确“学校错位竞争,人才分类培养”的竞争方略。近十年来,学校不跟风、不攀比、不动摇,可谓一以贯之。

  记者:十年一直如此?

  邹广严:是的。我们具体“落脚”实际上是三个环节:

  第一,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岗位调查为起点,进行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专业设置“逆向革命”,变传统“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为“就业岗位→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第二,据此设定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包括:把“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把“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三练三创”实践教育为核心的“三大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相结合的“三大教改”作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通过突破学生实习实践环节,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国外高校的“四大合作”,建立近600家稳定的“教学实习就业根据地”,以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接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双向进修制度”,使业界精英熟悉讲台,科班教师熟悉业务,打造应用型大学的“王牌”等。第三,毕业生能否为社会需要并认可,是检验应用型大学办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锦城学院实现了“高就业,就好业”的目标,蝉联省教育厅授予的“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创造了连续六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的“奇迹”。

  记者:需要是“应用型”的基础,也是破题的入口。

   邹广严:是的。我们这“三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无缝闭合”,一切从社会需求中来,到社会需求中去,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满足社会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这就是锦城学院落实“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成功的秘诀。

(来源:光明日报,2014-6-3)

上一条:关于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 下一条:德国第一所应用科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关闭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中德职业教育研究所  地址:中国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雅深路2号
电话:0086-22-28779568,28776018  邮编:300350  E-mail:zhongdezhijiaosuo@126.com